【晓荷】学生心中永存的指路灯(散文) ——沈丙南老师记略
1957年3月7日早上,定海中学(即舟山中学)全体师生在操场集中,身体孱弱的校长顾礼宁悲痛地哀告,沈丙南老师因病逝世了,大家默哀致礼。操场上有悲哭的声响,那是初三(8)班那边发出来的,他们为失去一个和蔼可亲,与他们朝夕相处,给他们青春的人生指路的班主任,而沉痛哀切,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沈老师的点点印记。
一、放手与培养
1954年,舟山的教育进一步发展。秋季,定海中学初一年级招收了10个班级。沈丙南兼任了54(8)班的班主任。(8)班是以定海农村为主体的班级,有50多名来自定海不同村岙的青少学生。他懂得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沈丙南是浙江奉化人。1934年初中毕业后,在家乡的小学校当教师的时候,他就有过这种认知感。抗战胜利后他获准退伍,回到家乡。他就想当一名教师,于是就于1946年2月,跟着顾礼宁校长踏上舟山这块土地,在县立定海中学从教。1947年7月,顾礼宁因故辞去校长之职回奉化工作,沈丙南也跟着顾礼宁返回到了奉化。1950年8月,顾礼宁校长又一次踏上了舟山这块土地,又一次被聘任县立定海中学校长。沈丙南又一次跟着顾礼宁来到了定海中学。沈丙南在课任之外,担任总务主任之职。这样他既是教师,担任历史教学,还兼总务主任,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中,他对于教师的责任有了更深切的感触。
当这个长着络腮胡子,满脸严肃的沈丙南面对50多双眼睛,他露出了温馨的眼光和真诚的微笑,他号召同学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成为好学生。他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通过一个一个的谈心,来引导学生,来形成班级的整体性和凝聚力。在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第二学期,他把刚刚召开的我国第一届人代会上竞讲的形式引用到班干部等的选用上,在班级里开展了干部、干事自荐竞讲活动。陈国华同学刚来时比较顽皮,一学期来在体育上进步较大,沈丙南又要把他引导到学习上来,就找他谈心,问他,班级自荐竞选有什么打算,有什么特长发挥出来。陈国华任随顽皮但是人心胆子也小,说,没有特长也不敢上台竞讲。沈丙南就引导说,可以担任一个读报员,管理报纸,把你这么好的声音展示出来。在沈老师的启发下,他硬着头皮上台竞讲。就成了班里的读报员,就努力提高普通话朗读的水平,并很负责地把班级的报纸管理得一份也不缺。
初一的第二学期,通过竞选,建立了新的班委,他把班级工作交给学生去做。在他的引导下,在开展学习英雄活动,同学们决定把自己的班级命名为“董存瑞班”,并搞一个命名活动。活动的准备,邀请老师,班级布置,议程设计等等都由学生去完成,学生准备得差不多了,他来了解一下,对学生的准备连声称赞,鼓励学生大胆去做。这个班会活动搞得很好。他就表扬他们,学生工作的积极性更高,班级工作也更主动了,他就鼓励他们,有时候对他们的活动也做一点补充,加以引导,大家的能力就步步提高了。
初二下学期,班级进行军事野营活动。这个活动要让学生体会军事情景,沈丙南就自己为主来组织。他从部队借来四顶帐篷,把全班分为二组,形成敌我两方,晚上上到山上宿营,半夜进行偷袭活动。他按部队编制,把两组学生都各分成连长班长士兵,然后讲了规则方法。晚上在微微的月光。沈丙南坐镇指挥,两组投入战斗,各自进行偷袭和反偷袭的活动。直到天亮。虽然一夜未睡,同学们却饶有兴趣,似乎真的经历了一场紧张的战斗,领略了一种军事活动。
在沈丙南的引导下,54(8)班级的整体性、集体性、凝聚力增强了。举行篮球比赛时,全体出动观看,队员们冲锋陷阵,女同学齐声呐喊鼓劲,那一种景象很是动人。班级因此获得年段篮球比赛的冠军旌旗,其他活动也获得了很多奖状。
二、谈心与指引
不同家庭、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学生,他们的情况不同,性格不同,心理各异,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千遍一律,而要因人施教。谆谆诱导,并以身作则。个别谈心是沈丙南因人施教,引导指路的一个方法。白天自修课他找“通读生”谈心,夜自修就找“住宿生”谈心,每天至少一个。
自北蝉的何雅珠同学,是一个班干部,表现很好。沈丙南找她谈心说:“你的进步像饼干放到水里膨胀那么快,要坚持下去……”通过表扬来激励学生进步再进步。
周荷云同学因为出身在资本家家庭,在当时成分论的影响下,她不能入团,不能评先进……使她常常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沈丙南深知这一点,他知道这种社会现状无法改变,这就更需要学生有坚强的心。他就找她谈心,引导她正确看待这种社会现状,强调重在自己的表现。沈丙南语重心长地说;努力学习,修炼自己,不断进步,要做出成绩来,总会有希望。小周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在学校努力学习,工作了,也努力工作。参加工作时,不让她入团,不让参加工会活动,她就在业务上提高自己,后来取得了成绩,获得丰收。
来自小岛的庄连昌同学,个子比较高,平时总会弓着身。晚自修的时候,沈丙南进来,总是拍拍他的背,他就把背挺直一下。而他有看到学校在毛竹礼堂开会时,沈老师总长笔挺立身笔直坐着,一动不动,很有军人的风姿,使他很为敬佩,有一种向往学习的心愿,而沈老师一次次的拍拍他的背提醒他,促使他养成挺身直立的习惯。如今已经80多了,身子依然笔挺。沈丙南在小事上也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
家住定海道头的陈国华同学,是班级里小年龄学生,班长比他大5岁。家里兄弟姐妹有九人,父亲开了一家小店维持家计,母亲家务也来不及,哪有时间来管他们。家里让他来读书主要是想来学校关关。因没有家庭教管,就很顽皮,不懂事,不懂礼貌。沈丙南了解了他的情况,掌握了他的好动的特点,就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找他谈话,问他来学校的感想,如,打算。然后就谈到了劳卫制。1954年,国家体委用劳卫制之名,颁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掀起了全国中学和大学的群众性体育活动。1955年开始推行。沈丙南就分析陈国华的特点,希望他在劳卫制方面为班作贡献,争取获得劳卫制奖章。听了沈老师的话,陈国华受到鼓舞,决定要像沈老师那样每天早跑。于是他每天4点半起床,从道头来校跑步,跑好步再回家吃早饭,然后再来上课。把这个顽皮孩子的精力引向好的方向,纳入教育的轨道。很快,陈国华在体育上就有很大的进步。参加市里的运动会会得了好成绩。1956年先到省里去比赛,成绩不错,后又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从舟山到杭州,又到青岛,陈国华的视野打开了,见识开阔了,一下上了新的台阶,世界观变了,上进性强烈起来。再加上担任班级的读报员,学习认真起来,工作也很有责任性。陈国华想起自己的进步,深情地说:“人家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但我的启蒙恩师是沈丙南老师。我此生难忘启蒙恩师沈丙南。”
三、表率与负责
沈丙南读过军校,打过鬼子。1938年初,江浙好多地方沦陷。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十七八岁的沈丙南义愤填膺,却又无能为力,于是跟着人们逃亡,前往长沙一带躲避战难。正好中央陆军学校第七分校(黄浦分校)在长沙一带招考京、沪、杭和皖南沦陷区逃到长沙的学生到西北训练学习。沈丙南就于1938年8月进入中央军校,参加第十六期第十五总队第四大队(原第五总队第一大队)的学习训练。1940年毕业后,奔赴抗战前线,经受了战火的洗礼,把对侵略者的痛恨化为战斗的力量。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他向往着远离的家乡和亲人,回到了家乡从教的。
军人出身的他,把在军校中养成的习惯延续下来。
十分俭朴生活,这是在艰难的抗战中养成的。他没有变。平时他爱穿着那一身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旧军衣,或是夏天穿着件老汗衫,冬天穿着一件蓝色的卫生衫,吃的是食堂伙食,和老师学生一起吃的桌菜。从不争挑桌上的菜肴,只是就近的夹上一些菜能够下饭就完事。
每天天蒙蒙亮,他就起床了,在学校操场上,活动一下手脚后,就跑步,一圈又一圈,快一个钟头了,才慢慢缓下来。不管是是炎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不管是春眠不觉晓的春天,还是天冷好个秋的时光,他从没在被窝里赖过一会床,从没有中止过锻炼,停止过跑步。所以他身板硬朗,做事干练。
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洗冷水浴。每天活动以后,他总是要洗冷水浴,冬天寒冷刺骨,他依然用冷水洗澡,洗得浑身发红发热。这样长年累月,坚持不息。令学生也很感动。1957届初中毕业生蒋世钧在《往事钩沉》中回忆说:“另一位是沈仁澄的父亲沈丙南先生,早在初中时,我就认识这位老师,不仅是因为他是我们年级八班的班主任,更因为他天天早晨在校园里跑步,天天洗冷水浴,不管寒冬还是酷暑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
他是认真负责的人,自己这样,对学生也这样要求。
他虽然初中毕业,读过中央军校,但对于中学的教育毕竟还是门外汉。后来学校缺少历史教师,顾礼宁校长请他改教历史,他就嘅然答应。他除了熟悉教材,加强备课外,就在业余时间来系统地学习历史,把中国通史进行了深入学习,对历史线索、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意义谙熟于心,并对历史事件因由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理解,刻苦钻研,有了自己的见解。接着他又开始自修外国史。
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他宿舍的窗口总闪亮着灯光,映着他伏案学习或工作的身影;夏天的晚上,那灯光会亮更晚。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他从没有在晚上十点之前睡过觉。
而他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要求学生也这样。学校为了推进劳卫制实施,要进行劳卫操比赛。周世荣班长还没有去参军时,庄连昌是体育委员,他学好劳卫体操然后去带班级学生操练。沈丙南就在下午第四节课把他找出去,对他做指导进行动作矫正。开始庄连昌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学得不错,但看到老师还是这么严格要求,就也认真矫正,按老师说的做。后来班级在比赛中得了奖,他才真正感到沈老师这种认真的态度。
他关心学生的点点进步,希望学生有上进性。周世荣入伍后,庄连昌同学担任了班长。沈老师就找他谈心,叫积极上进争取入团。学校团支部要庄连昌的政治历史背景材料。沈丙南老师就抽时间两次到庄连昌家乡岑港的钓山岛调查了解。请村委写材料出证明,使庄连昌很快成为了共青团员。庄连昌初中毕业回家当民办教师时,村里人告诉他,他深深感到班主任对工作负责和对他的关心,给了他一种表率的引力。班里一个学生病了,他陪他去看病,还为学生付医药费,还带领学生去看望,送去关心。有个寄宿生冬天被子很薄,晚上冷,他就从家里把一根毯子给学生送去。晚上他总要到学生寝室巡视,为学生盖好被头,等学生都没声音了才离开。
四珍藏60年的书信
54(8)班的第一任班长周世荣珍藏着一封沈丙南的信,那是一封60年前的信。
1956年舟山推行义务兵役制,年纪比较大的周世荣同学在老师的教育下,认识到保卫祖国,奉献青春的光荣,军营是锻炼人的大熔炉,就报了名,12月17日征兵办公室入伍通知收到了。当他父母亲知道儿子要去当兵后竭力反对,不让他去。因为当时社会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偏见。周世荣说服不了父母。沈丙南很关心学生的,平时学生有什么事找沈丙南说一下,沈老师就会尽心帮助解决。于是周世荣就把父母的情况向沈老师汇报了。沈丙南就马上到他家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打消父母的思想顾虑。经过多次的反复的交谈,他父母就同意了。到了部队后,经过前期的紧张后,周世荣就写信向沈老师汇报情况。1956年7月17日周世荣收到了沈老师的信,他激动地展信看阅——
世荣同学:
您我虽然远隔重洋,但是您的形象并没从我的脑海中消失。同学们也常在记挂着你。学期中途,我班召开了家长会,仍邀请了您的父亲出席,大家觉得这是一件荣幸的事情。
和您在部队中一样,同学们在校中也是勤学苦练,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比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他们也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班有7名同学被评为校学习积极分子,别的被评选为体育和文娱积极分子。在校体育运动会上,我班获得了男子总分第一和女子总分第三的荣誉。我班现在已有团员11名了,假使你和傅宝文还在班上的话,应有团员13名,这学期团组织的发展是迅速的。以上所写是我班一学期来的进步的情况和所获得的成绩,我想您是多么盼望能够听到这些令人古物的消息呢!
但是不幸得很,傅宝文同学与学期开始后不久就病倒了,此后虽经舟山医院和上海仁济医院医治,终至不治而不幸逝世了。据说她是生肝病。同学们为他的逝世而流泪。
听到你迅速进步的消息,我多么兴奋。希望你在党团和部队首长的培养教育下,继续努力,争取主动,并以董存瑞等英雄形象来鼓舞自己,争取做个英雄人物。这是我对您最大的期望。
为工作牵制,写回信迟了一个时期,请原谅。您的妹妹送来您的照片一张,我放在玻璃板下,作为纪念。再会。祝您永远进步!
沈丙南
(1956年)7月14日
郭文达老师教我通知您,他已经入党了。我想当您听到这消息时,一定感到很兴奋,并从中得到鼓舞。(附)
周世荣一遍遍读着沈丙南的来信,眼角涌出泪花。他感到这是沈老师在用班级的同学成绩来鼓励我,这就更坚定了他好好工作的信念。
于是他牢记着沈丙南老师对他的期望和督促,努力奋斗,不断进步,成长,不断获得荣誉,在军训中获得二等奖,在国防施工中,升为班长荣立二次三等功,1960年受国防财务单位领导推荐到北京中央财政政治厅学习两年回来分配到东海舰队,1982年转业到舟山地区财政局,1983年进入单位领导班子。每每自己有困难有迷惑时,他总会打开沈老师的信,精心地读着,眼前如有明灯,心中生出一种力量。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不断进步。
是啊,尽管时光过去了60多年,而沈丙南老师在学生心中依然闪亮着指路灯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