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火】丹江表舅(散文)
天热了,我扛着锄头回家,姑父还佝偻着身子在路那厢的芝麻地里汗滴禾下土。
路过姑姑家大门口,院门开着,姑姑坐在那里择豆角,我想都没想就闪身进去了,对她我就是这样随便。
没等姑姑谦让,我自己就找了把椅子坐下,和姑姑面对面。
说是姑姑,其实是远门的,也说不准是祖上哪一辈分枝分出来的,自小大人让这样叫,就叫了她几十年。
姑姑的父母一共生下了三个闺女,没有儿子,她父母就打算招个上门女婿,她也同意,但人她要自己挑,她说是她要和人家过一辈子光景,得自己做主。
姑父进了她家门,他们磕磕绊绊过了一辈子,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了一辈子,说不上来是幸福还是悲催。他们能走到一起,我应该是有功之臣,因为他们的交往还是我做的媒介,说白了,是个垫背的。
我常常嬉皮笑脸对姑姑姑父说,别看那时我才刚懂事儿,我无意成了你们的大红媒,姑父笑,姑姑怒。
我说,姑,你看你这一辈子儿子孙子一大群,你该怎样感谢我这个恩人呢?在她面前我没大没小,是因为我从小就养成了这个坏毛病,随便惯了。
姑姑翻了翻昏花的眼睛,埋怨开了:“还说呢?你也不看看你姑父是什么样的人,和我吵了一辈子,坑了我一辈子,让我遭罪了一辈子,每次我一受委屈,我就想扇你几个大耳光。”
我笑:“我什么时间害你了,姑,说话得凭良心,你真要这样说,我就再撺掇撺掇我姑父,让他离开你,他去找更好的,你也再挑更好的。”
“说实话,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不会和他一起在这儿喝丹江水了。对他,我气够了,烦透了。”
“哟,你对姑父那么大的成见?我咋觉得姑父这个人不错呢?”
“他人倒说不到害处去,要不是他,哪会有疙疙瘩瘩那么多的儿女?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娃拉扯大了,气还来不及歇一口,又要扒拉孙子,一个挨一个,等孙子们大了的时候,女儿飞了,儿子儿媳打工出远门了,孙子孙女们都进学堂门了,撂给我们这老两口十几亩地,忙天时累得喘不过气来,身子闲下来,总想找孙子们唠叨两句,但你看,说起来五个儿女,十三个里孙外孙,九个孙女外孙女,农闲的时候哪一个到你身边来过?”
“他们不都忙么?各有各的差事。”
“我知道他们是忙,所以也就习惯了,最让我头疼的是下面的晚辈,一个一个不让人省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大外孙女快四十的人了,说离婚就离婚,老大家的两个儿子三十好几了,对找对象平平淡淡的,轮到二儿子家的女儿,都三十六了,还窝在家里,不急着嫁出去,现在落屋的瑶瑶,相亲相了一个又一个,可愣是一个也相不中,难道他是想要天上仙女?哪像我和你姑父,说对眼就对上了眼,说了一辈子离婚,到了不还在一起黏黏糊糊的?唉,现在年轻人不知道咋想的,只想着过生日时给你俩钱就算是孝,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子绝孙才让你撕心裂肺!”打开话匣子,姑姑抱怨开了。
姑姑一吐为快,她所说的何尝不是我的心病?我大儿子三十九了,跟前一儿一女,和儿媳说离就离,孙子归儿子,孙女归她妈,我们想孙女想得发疯,谁理解呢?孙子倒归我们管,现在已经上高中了,除了伸手向我们要钱外,没多余一句话,由于父母离异,自卑自闭,怕见人,从不给他妈打一个电话,寒假回来时闭门不出,他奶奶说他时他也不犟,就是一脸呆痴应对,开学了他奶奶去收拾房间,见废纸篓里的纸上写满了“妈妈,”唉,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灵创伤啊,我真不敢想象我们的孙子孙女心灵扭曲到什么程度……值得我引以为豪的是我二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现在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都三十六了,个人的事儿还没一点眉目,我和爱人头发都急白了,可皇上不急太监急,爱人每次催他,他不是满不在乎支应你,就是心烦意乱搪塞你,反正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姑姑的悲哀同样在我家上演着,现在年轻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咋是这个样子呢?会不会往后一代继续蔓延呢?
见我若有所思的样子,姑姑又说:“你看这个老三家的瑶瑶,回来半个月了,我们和他爸妈已经分开另过了,他回来说是什么采风,自己也不回家收拾床铺住,偏来我和你姑父这里,爷爷奶奶给你叫得晕头转向,可他正事不干,整日背个相机满处跑,跑累了就来我们这里,朝床上一躺,抠个手机,日弄来日弄去,让我跟侍候小爷一样端吃端喝,他吃喝玩乐我都能忍受,让我受不了的就是他相亲咋那么难,孩子不大盼长大,长大以后更可怕,唉!这一茬人咋跟咱那一茬人不一样呢?”
其实,我和姑姑不是一茬人,我们相差快有二十岁,但我们都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和文化、通讯、交通落后年代,我们经历的相亲、恋爱平平淡淡,但我们对小日子的呵护却日久弥坚,姑姑这一辈是这样,我们这一辈也是这样,都把自己的小家庭看得重。我承认,姑姑这一辈、我这一辈都没有什么建树,但难能可贵的一点品质就是夫妻间相互对对方负责任,对儿女负责任,那时在丹江流域只要听说谁和谁离婚了,那是很丢人的事儿,传得十里八乡都知道。
面对姑姑提出的抱怨,以及我从别人的传言中掌握的情况,意识到这个瑶瑶不单单是对人生大事持消极态度,还有啃老躺平等一系列问题,我得出面教训教训他了,不光他,还有和他一样的年轻人,谁让我是他表舅呢?尽管我也知道我不是亲的,而且是“表”字号的,严格起来说他该叫我表叔,但姑姑偏让她的孙子们这样叫,大概源于姑父老实,她故意和娘家人套近乎吧?但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我对姑姑表态:“遇机会我劝劝这小子,唉,转眼你和姑父快八十的人了,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为儿女们出力流汗,他们何曾体谅过你们啊!”
“不折腾怎么办?头疼脑热、人情世故哪一样不花钱,总不能事事都向孩子们张口吧?你小时候要不是常跟在我屁股后面跑来跑去,我会摊上你姑父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村人?”
“这事儿不赖我,是你自找的。”
姑姑叹了口气,摇摇头说:“不过话又说回来,真要时间能倒退回来的话,我还要找他,还会让你出来替我们打遮掩。”
“你终于说实话了,这下可没别的说的了吧?我嘴馋,有什么好吃的,尽管拿出来犒劳犒劳我。”
“等你姑父回来,我找他要钱,你想吃什么给你买什么。”
“哟,二舅,你用了什么招数让我奶奶大方起来了?我想出去旅游,让奶奶赞助我一点,我奶奶铁公鸡。”外面进来一个人,背个照相机。
“瑶瑶,”我指了把椅子让他坐到了我对面,说,“你不管我用什么招数,我先给你讲讲你爷爷奶奶当年的罗曼蒂克史。”
“那太好了,我最爱听故事了。”瑶瑶瞟了他奶奶一眼,说,“是奶奶追的爷爷?”
姑姑以为我要出她的洋相,就不客气地对我说:“要走你走,别在孩子面前胡咧咧。”
姑姑的冷漠我不见怪,笑笑:“你放心,我把握着分寸。”
我说,我是六十年代的人,记事时喜欢看电影,孩子们相互一说附近哪里有电影,就恨不得天马上黑下来,有的孩子为了看一部电影,来来回回跑十来里也不觉得累。但后来我一听说有电影,就忧愁起来,谁带我一起去呢?妈妈又要生了,爹还要在家守着她,丹江流域村子大,人口散,没人带就不安全,我不敢一个人行动。这时候姑姑来了,说,小不点儿,我带你去。我高兴得不得了,就跟姑姑一起去了,姑姑在露天电影场里认识了一个小伙子……
“那不就是我爷爷?”
“知道就好,”我继续,从那以后一有电影姑姑就带上我,见了村里人就说她是带我看电影的,一到电影场,她就给我找个合适的位置,她和小伙子一起到背面看去了,她说她习惯了看反字,电影结束后,她来找我,小伙子送我们回家,遇到熟人小伙子就也拿我说事儿,说是送我回家的。当时乡下放电影不光是姑姑姑父联络感情、私下约会的理想之地,适龄的男女青年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并走到一起的不知道有多少,什么车啊房啊工作啊家境啊都放在一边,只要是谈得来合得来,就成了对象,讲究的是同甘共苦,任凭以后吃糠咽菜。”
“爷爷和奶奶的时代过去了,爸爸妈妈的时代也过去了。”瑶瑶摇摇头,不以为然。
“时代变了,但你爷爷和你奶奶的感情没变,他们在吵吵闹闹中有了你们这一大群孝子贤孙,但我看‘孝’和‘贤’有些勉强……
我话锋一转,严肃起来:“瑶瑶,你听着,丹江这里的风俗是五根指头有长短,娘亲舅大挨着天,我当舅的一辈子没训过人,现在要训你了,你要知识有知识,要文化有文化,看看你现在是什么样子,高不成低不就,就会啃老,你父母在外打工看不惯你颓废,就把你撵回来帮你爷爷奶奶体验体验生活,你倒好,回来当起祖宗来了,选择了躺平、享受、漫无目的地乱转。你说你是采风,在我面前你少耍心眼,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村里人哪个不在后面指指戳戳你?你说你这个姑娘没感觉,对那个谈不来,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你口口声声说说你父母没本事给你‘一动不动’、高额彩礼,你那是托词,他们能把你们养活大并供养你大学毕业就是本事,你二舅妈说你,你嬉皮笑脸应对说那是老一套子,别用老眼光看待男欢女爱了,婚姻观在与时俱进,我问你秦始皇时代和你奶奶那一代同不同?秦始皇时烽火连天忍饥挨饿就有天下百姓男耕女织相濡以沫的,你奶奶时顶风冒雨食不果腹,让我出面挡箭就能白头到老相扶相守一辈子的,轮到你们找这条件找那条件去消极应对,我看不惯。瑶瑶,我不光对你,对你的其他兄弟姐妹、表兄表妹我是一个态度,你和他们都有微信联系,替我传个话,就说二舅发脾气了,二舅以后再要听说哪一个闪婚、试婚、离婚、租人相亲等等把婚姻当成儿戏的,二舅绝不轻饶,打不过你们我让你们丢丢人,谁敢还手,谁就是大逆不道,这不是我说的,是大家公认的舅舅权利大似天!”
姑父迎门进来,听了我的话,叹了一声:“没有婚姻就没有根啊!”
我一通牢骚之后,扛起锄头回家了,顿感身心一阵轻松。一个将奔花甲之年的汉子为一个将奔古稀之年的姑姑发声,其实是在为婚姻慢车道上徘徊的后一代劳心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