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落花人独立(散文)
近日似乎已经进入一个漫长的雨季,心情在潮湿中明显感到夏季的来临,楼下的玉兰花在茂盛的绿叶间绽放,透出朵朵的洁白,让我的心情一下子清凉起来。一直以为玉兰是在三四月开的,原来也有六月开花的玉兰,若不是亲眼所见,还一直以为只有春天的玉兰呢,不由笑自己对植物的认知过于偏颇了。春光的润泽已经远去,初夏的闷热在一场又一场雨的浇灌下,散发着浓浓的水雾,人儿早已被雨雾围绕着,感觉湿淋淋的。夏日的烈火潜伏在天地间时不时地入侵,使人感到十分燥热。
今天一早就开始下雨,直到晚上还未停息,整天没有出门,因为下雨有些事可以暂时放下不用去做,索性就静下心来,站到窗前看雨点落下的样子,雨珠穿针引线,织着一张硕大的雨帘。我站在帘前,与之对视着,仿佛看见大街小巷的伞花,开放在江南的庭院。同时也感知那些必须行路的人,心情是有些懊糟的,当然也有喜欢在雨中走一走捕捉灵感的。我想,此刻江南的庭院,飞檐滴落的雨是唯美的。屋檐下如有一把摇椅,能够静静地坐下来,那么完全可以闭上眼睛聆听大自然的跫音。
记得有一回在小茶楼里,正好赶上落雨。坐在窗边,透过木窗看河面跳舞的珠子,河面溅起的水花很有节奏感,看得入神了,竟忘记身边还有玩伴。友友给我倒茶,茶的清香充满茶楼,身旁的人有的在轻语,有的在高谈,我只是默默地望着窗外的雨,构想一些遥远的故事,那种悠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心灵找到了休憩之地。身在苏州园林中的小茶楼,楼外是竹园小筑。出门能看雨景,卧石能听得涛声。美就这样在心中一点点化开去,于是心底盼望那场雨能久一些,能让我多呆一会,能让我多一些出神的时光,多一些神游的回味。甚至怕回到现实中,俗事缠身。
斜风细雨还是天街小雨,皆是几点催花雨,催开花朵自由开放的空间。只是这连日风雨,玉兰花还未来得及展示自己的美,就随风雨落下,洁白的瓣儿,纤尘不染,安静地躺在温湿的路上,似乎在等待下一个轮回。我觉得花朵是会感知生命的,虽然无法真正地主宰自己,其短暂的一生尤为灿烂。诗人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美”。如今夏花被风雨吹折,掬起是一生的记忆。那是花朵的记忆,记起初绽的惊喜,也记着飘零的身不由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禁想起这首怀旧的词,也许作者也是在某个雨季,也是在这落花的时候,想起远方的人来,那是人类的记忆,记起初识的一份美好,记着别离或者再也无缘相见的一份悲情,还有心底泛起的一丝怅惘。昨天是今天的记忆,今天将是明天的记忆,人类的记忆用文字来完成,花朵的记忆则用凋零来结束。只是不知道人生于世为何要承担如此漫长的风雨。
落花人独立,这样一个场景,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发生在何时,总觉得这样的场景很唯美,殊不知这其中蕴含的无奈。落花与人相交辉映,是对思念的无奈,因为思念之人在青山外,早已不知踪影。于是用独立的方式来劝慰自己。突然感到站在窗前有些久了,追忆之物有些遥远。如果思绪飘得太远太久,是要回不来的。于是忙转过身泡茶去。一眼瞥见案上的书有些乱,便顺手理了下。我经常是这样的,虽然很爱整洁,只是不知为何,案上电脑边尽堆着零乱的书,时常整理,可随手一翻又随手一扔,书又乱了。这样的习惯多年,很难再改变,竟然觉得这样也好,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可以随意翻书,无意中会捡到令人心动的句子,思考就这样随时发生。尤其在下雨的时候,人会无所事事,书正好是最佳的选择。此刻,茶已沏好,窗外的雨还是无休无止,花瓣是否还在不停地落下呢,心中有了几许惋惜,回神想来自然规律是无法改变的,阴睛圆缺本是人间常情,那么窗外的风景与我又何干呢,不知为何心间又生烦忧。坐到桌旁去吧,端起一杯绿茶,苦涩的口感,一向是我所爱。打开一本书,窗外的一切都远离了我的视线。
随手翻开一篇散文,蓦然间读到“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这原本是元好问《摸鱼儿》词中的一句。作者在文中引用了这句词,如是说:“只影为谁?这时的谁,不是一个具体的你,而是那颗既不求占有,也不求胜利的心。”作者的解说让我稍稍的动容。不由联想暗浮。只影为谁,难道会是门扉紧锁“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怅然?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是“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的苍茫?还是舞台剧的情节安排?思来想去,应是理想世界里某种指引吧。只影为谁,应该是人到中年的淡泊,是潜意识的使命感,是情感深处寻觅的共鸣之音。一如落花人独立,是意识领域中千年不变的姿态,是遗世独立的审美。只影为谁去,沉积在心底的呼唤,最终成为灵魂的发问。
在这暮色的雨景中,有窗外落花的姿态,有案上书卷的折痕,更有辗转千回的柔肠。多想有一次飞翔,如轻盈的燕子。此刻燕子在哪?是在书中的王谢堂前,还是在现实的巷陌?沧海桑田后,想来微雨中的燕子已轮回到那首诗中,在梦中的楼台上,依然伴着落花,伴着伊人。
起身又回到窗前,看雨珠穿过天地。浓绿之间的白玉兰,经受了风雨的洗礼,渐渐成为我心中的天枰,平衡着时光的波纹,直到雨止风静,直到月上树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