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暖】病房里的守望(散文)
病房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我静静地坐在婆婆床边,目光紧锁她苍白的脸。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仿佛来自大自然温柔的抚慰,轻轻洒在病床上,带来一丝暖意。
婆婆被脑梗、高血压等病痛折磨多年,每年都要在医院调养一段时间,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里无奈而又熟悉的内容。但这次,她的腿突然发软,病情加重,让我原本揪着的心,提到嗓子眼。
就在前天,婆婆给爱人打电话,声音颤抖:“儿子,妈这几天腿软得厉害,浑身难受,没有一点力气,你带妈去镇上医院输几瓶液吧!”那声音听上去非常虚弱,但犹如一记重锤,狠狠敲打在爱人心上。
爱人初八已经上班了,一时无法抵达家里,听到他母亲的求助,心急如焚,赶忙给我打电话,让我带婆婆去医院做检查。听到爱人焦急的声音,我也很着急,毫不犹豫,风驰电掣般驾车往老家赶。一路上,车窗外的景色像幻影般飞速掠过,我的心也早已飘到了婆婆身边,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她走路一瘸一拐,痛苦不堪的样子。
我先把婆婆带到镇医院,医生耐心听完婆婆描述的症状,有点无奈地说:“你们来得有点晚,这种病做磁共振要八点多来做,做晚了结果不能及时出来。根据老人现在的情形,建议你们最好去县医院做个全面检查。那里设备齐全,检查更准确。”医生的话很有道理,却让我心头一紧,我意识到,婆婆的病情或许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
我看了看时间,已经上午十点多了,过了最佳体检时间。况且,去县医院有七八十里路,即使赶到县上医院,医生也快下班了,只有明天带着婆婆去做检查。我将婆婆和女儿安顿在饭店里吃饭,自己去五金店给婆婆买了根拐杖。
第二日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我便叫醒正在熟睡的女儿,给婆婆收拾好住院用的东西。
冬日的清晨,阵阵寒意袭来,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将车里的暖风打开,车里瞬间温暖如春。一路上,婆婆望着路边掠过的树影和车辆,偶尔咳嗽几声,但每一声让人揪心。
医院里,人来人往,我们直接上了住院部十楼,找到上次给婆婆看病的医生,他正忙着给其他患者看病。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们。医生和颜悦色询问了婆婆的病情,然后让婆婆躺在病床上,尝试伸缩双腿,然后用腿用力蹬他的手,看腿是否有劲。医生建议先住院,再做进一步观察和治疗。随后他开了一沓单子,让我们去做检查。
我让女儿陪着婆婆,然后立刻去办理住院手续,交完三千块钱押金后,我拿着各种单据,带着婆婆穿梭于各个科室之间,每到一处,都要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的过程漫长而煎熬。排队等候之际,偶遇一位同事,她也是陪母亲来看病的。她热情地给我建议:“你应该先去验血,接着做心电图,最后做B超和磁共振,这样能快一点,节省好多时间。”我如梦方醒,赶忙带着婆婆去做各种检查。由于女儿早已在磁共振那儿排队等候,婆婆走进检查室后,不到二十分钟就做完了。
我们回到病房,当我将B超和磁共振检查结果单放到医生办公桌上,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嗓子也因为不断地询问和交流变得沙哑。但一看到病床上略显憔悴的婆婆闭着眼睛,眉头依旧微微皱着,我强打起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女儿也懂事地在一旁帮忙,小小的身影在病房里来回穿梭,一会儿帮忙取药,一会儿陪我去楼下给奶奶买饭,还不时安慰我:“妈妈,别太累了,我会帮你的。”她提着饭盒,那认真的眼神和努力的样子,让我倍感欣慰,也让我在这艰难的时刻,多了一份温暖与力量。安顿好婆婆,我带着女儿,去外面简单吃了一碗米线,又匆匆返回病房。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医生开始给婆婆挂吊瓶,我和女儿陪护在床前,耐心地等待着。晚上八点多,病房里渐渐安静下来。我坐在婆婆床边,看着她渐渐入睡,呼吸渐渐平稳,脸上的痛苦也稍有缓解。我轻轻为她掖了掖被子,紧张的心情也逐渐缓和下来。看着趴在婆婆病床边昏昏入睡的女儿,我心疼地将她揽入怀中。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在医院与家之间来回奔波。为了让婆婆的病尽快好起来,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走进厨房,为婆婆熬制营养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粥,炒她喜欢的菜。走进病房,我轻轻地将婆婆扶稳坐好,打开餐盒,用勺子一口一口喂她吃饭。婆婆看着我,眼中充满了感激,轻声说道:“辛苦你了。”我笑着摇摇头:“妈,你别那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明亮,趁着好天气,我搀扶着婆婆,在医院的走廊里散步。婆婆脚步蹒跚,我紧紧搀扶着她的胳膊,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我一边走一遍和她聊天,聊一些家里发生的趣事,引得她脸上绽开了花。病友还以为我是婆婆的女儿,纷纷夸赞道:“你女儿待你真好,你好有福气。”婆婆听后笑得更开心了,连忙笑着说:“她是我的儿媳妇,待我可好了。”众人惊讶道:“真是难得啊!这样孝顺的儿媳妇真是少有啊!”听到他们的夸赞,婆婆突然停下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有你在,我心里就踏实多了,病也好了许多。”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原来我的陪伴对于婆婆是多么重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都尽心陪伴着婆婆,尽可能地给她一些身体和心理上的一些安慰。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我就会将兑好的洗脸水端进病房,给婆婆仔仔细细将脸和手洗干净,给她测血压、血糖,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来。等到护士九点挂针,询问患者的症状,我就能心中有数,对答如流。
有时忙,顾不上做饭,我就去街上给婆婆买她喜欢吃的饭菜,这样也可以换换口味。有一次,婆婆说她想吃饺子,我专门跑了很远的路,给婆婆买了一碗县城最有名的罐罐饺子,婆婆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赞不绝口:“这味道真不错,好长时间都没吃过这样美味的饺子了。”婆婆的话听得我心里酸酸的。婆婆平时省吃俭用,很少在外面吃饭。她说外面的饭菜贵,不如在家里做的实惠,吃起来舒心。
虽然我一直尽心陪护,但也免不了有意外发生。开学之际,我要给女儿去学校报名,可我有点不放心婆婆,就对婆婆说:“妈,今天孩子开学报名,我可能回来要晚一点,挂吊瓶的时候你要多留意一点。”“你赶紧去给孩子报名,我这儿你不用管,有问题我可以随时呼叫护士。”婆婆一边说一边示意我赶紧走。听婆婆这么一说,我才放心转身离开。
当我给孩子报完名赶到医院时,眼前的景象将我吓呆了。只见婆婆胳膊上留有许多血渍,她正用纸巾擦拭。我赶忙奔过去,关切地问:“妈,你的胳膊咋流了那么多血?”婆婆不以为然地笑笑:“刚才挂针时我不知不觉睡着了,结果就回血了,现在没事了。”听了婆婆的话,我心里有点自责。我紧紧握着婆婆的手,仔细地用湿巾给她擦拭血渍。
之后的几天,我寸步不离地陪护着婆婆,接送女儿上下学的任务先交给妹妹。妹妹和我住在一个县城,有什么事我们相互帮衬,配合默契。
婆婆每天除了挂吊瓶就是做头部理疗,做理疗时,头上吸满了管子,好像带着一个帽子,还有腿上吸了好几个像硬币大小一样的圆片。听护士说这跟按摩器差不多,促进头上和腿上血液循环,刺激头部和腿部的神经。
陪护的日子漫长而枯燥,每天陪伴在婆婆身边,看着吊瓶的药液“滴答滴答”顺着输液管流进血管,感觉时间是那样漫长。我没事时就用手轻轻按摩婆婆腿部肌肉,心里默默祈祷她的病能尽快好起来。随着一天天的治疗,婆婆的腿逐渐变得有劲。刚开始住院拄着拐杖,只能一步一步往前挪,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现在能丢掉拐杖慢慢往前走。看着婆婆能独自行走,精神也比刚来时好多了,我打心眼里高兴,期待她回复越来越好。
爱人听说婆婆已经能走路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说明天周末,他就回来看婆婆。周末一大早,爱人就匆匆从外地赶回,看到婆婆能丢掉拐杖走路,他高兴地对我说:“这几天多亏你,真是辛苦你了。咱们今天就带妈一起去外面吃个饭。”我点头应是。
坐在优雅的饭厅,吃着香喷喷的炝锅鱼。只见爱人坐在婆婆身边,不停地给婆婆和我夹着菜,婆婆脸上露出开心幸福的笑容,这美好的画面被女儿用手机记录下来。
在住院期间,孩子的姑姑来过两次,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孩子要上学,她公公也在住院,她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着,只有周末抽空来看婆婆。
婆婆在医院住了十一天,回家的心情犹如归巢的鸟儿,是那样的迫切。车子缓缓地驶进村,远远地看见好多村邻围坐在我家门口,看见我们回来,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问候婆婆。婆婆微笑着应和着,坐在他们身旁,开心地聊着。
孩子姑姑听到婆婆出院的消息,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信息:“姐,最近辛苦你照顾妈了,为了表示感谢,我发个红包,你不要嫌少。”随后,她转来一千元。“不用了,一家人别那么客气。”我回复道。其实,对于我而言,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只要自己的付出能得到认可就行。“你收下吧,我也应该出一份医药费。”小姑子的态度有点强硬。“我都说了,真的不用。”我态度也很坚决,照顾婆婆,给婆婆看病,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随后,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小姑子就打来电话,让我把钱收了,还跟我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这些话语犹如一股暖流流过心间,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
我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未来的路还会遇到许多荆棘与坎坷,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我始终相信:家,是充满爱与责任交织的港湾,只要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温馨和谐,相信未来日子会变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