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开化之恩(散文)
那是十年前,一天晚自习的课间,我正在办公室里休息。“报告!”一声带着颤抖地渐渐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我打开门,是两个小女孩站在门外,她们的脸上露出紧张又略带惊恐地表情,见到我后,俩人争先恐后地向我述说了一件令我诧异万分的事:“老师老师,有人在扒女厕所的窗户!”
我和另外几个值班的老师一听,顿时心里也紧张了起来,因为学校地处郊外,万一是什么不法分子窜进学校里来,那就糟了。于是我们就赶忙带上防暴器械,来到位于校园东南角的厕所。厕所后面距离学校的围墙大约有三四米,那里还是一片荒废的空地,杂草树木丛生,白天都很少有人到哪里去,此刻那里面更像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阴阴森森。
厕所后墙上的一排小窗子都掩藏在茂密的树枝叶中,因为这里没有什么人,所以窗子上只有几根铁棍做窗棂,并没有其他的东西遮挡光线。
我的心里不禁一紧:此刻这片丛林里面就暗藏着巨大的危险。但是,我们有必须弄清楚到底是谁在那里面干这样地非法龌龊之事。于是我们几个人分别绕到了厕所的两端把那片空地堵了起来。
正在我们准备下一步行动的时候,或许是里面地人感觉到了什么了,伴随着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一个人影从黑暗的荒草树木丛中跑了出来。他想冲破我们的包围圈逃走,却被一位教体育地值班老师一把抓住了胳膊。
我仔细一看,不禁万分诧异:这是一个穿着校服的学生!还是一个我教的学生!他来自农村,家里条件也不太好,他自己也很勤奋努力,成绩虽然不在数一数二,也都是班里的前一二十名。虽然他不是班干部,但是也很热心,常常帮老师打扫卫生,搬作业本,属于那种很讨老师们喜欢的孩子。
这时候我甚至还没有把他和扒女厕所的龌龊行为联系起来,于是我脱口问他:“你在这里干什么?”而此刻的他正一脸慌张,目光飘忽,吱吱唔唔说不清楚。我顿时明白了:他就是那个“不法分子”!
这时周围已经有学生开始注意这边,正在远处站着看,或许也正在议论什么。见此景我快步走上去,掀起他的校服后摆盖住了他的头,抓着他的胳膊低声对他说:“别说话,跟我走。”
回办公室的路上,又有很多学生看到了我们正“押解”一个人,都感到很好奇,有老师就让大家都散开,所以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来到办公室,我关上门,拉上拉窗帘,确认外面的人看不到屋里了,就扯下了盖在他头上的衣服,我没有直接问他,就那么看着他,他佝偻着身体,低着头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我问他:“知道错了吗?”他抬起头看着我,脸上是羞愧难当地表情,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有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只是又无力地低下了头。
我知道他此时很悔恨自己做下的这种行为,那一时,他应该想了很多,有自己的父母、老师,有自己的前途,也有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许还有什么他认为更重要的东西。而我那一刻也想到了很多,虽然这种龌龊地行为为人所不齿,可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啊!不能给他一个机会吗?也许,一次正确的引导就能挽救了一个迷惘中地青春少年呢!何况他平时地表现也不是装出来的,我相信他只是一时冲动没有把握住自己。
正在我思索的时候,这个孩子竟然“扑通”一下跪在了我的面前,声泪俱下:“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去干……这个事连我自己都没脸说出来啊!老师,我错了,我给你丢人了,对不起!对不起……”他还想说什么,我已经不容他再说,一把把他拽了起来。
旁边的老师看出了端倪,问我:“这是你班的学生?”在听到这句话以后,我也无端地感到了一股羞愧,说到:“是我的学生,平时表现还不错……”同事也没有听我解释,就说他:“你怎么能做这种事呢?这是个大原则的问题,这是做人的问题!关键是你今后在学校里还怎么能抬得起头?以后还怎么见人?”同时越说越激动,我连忙接过话头:“对呀!人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但是有些错误可以有改正的机会,而也有一些错误和可能就不给你改正的机会啊!可不能因为一时好奇把自己弄得身败名裂!”他不说话,我问他:“知道为什么盖上你的头吗?”
他抬起头看着我用悔恨万分的表情对我说:“老师,我这是干了件多不要脸的事啊!谢谢老师还顾了我的脸面。”
我说:“可是你知道吗?即便如此,我们从厕所回来,那么多学生都看到了,你能保证大家都不知道是你干了这件事?大家会怎么议论你?”
那一刻,我的内心也是非常纠结:有心放他一马,把他留在学校,可是真的不知道会有什么舆论影响会对他造成伤害;严格执行学校的纪律,让他转学到家乡的学校去上,又可惜他失去了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因为他也是未成年人,又决然不能公开处理这件事,我该怎么办?
我思忖再三之后对他说:“你这个性质太恶劣了,我可以不公开处理这件事,但也不能免除对你的处罚,要让你记住:这件事不可以被原谅!而且我也不能保证别人不知道你的行为,所以你已经不适合再呆在这里了,你可以以其他的理由转学回家乡去上学,这是给你最大的宽容和保护,希望你能珍惜这个机会。叫你家长过来,带你回去吧!”
第二天,当他带着自己的行李离开学校时,我去送他,他跑到我跟前,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对他说:“再直的路也会有曲折岔口,何况人生呢,希望你今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珍惜做人的机会。”
他抹了一把眼泪,转身离开了。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直到十五年以后,他带着他的妻子和一个三岁的孩子一起来看我,我们谈了很多,唯独没有提到那件事。临别的时候,他送了我一幅字,我打开看:“开化之恩,永世不忘!”
泪水便模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