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木棉怀古(散文)
《木棉庵怀古》
漳州初至忆当年,孤骑单车向岭川。
蔗地静幽惊大雾,石碑红字刻前贤。
空厢旧迹寻无处,古寺泥神貌悚然。
昔日清幽难再复,唯留影像意绵绵。(ai作诗)
在如今这个时代,外地来漳游玩的人们,目光大多聚焦于古城那琳琅满目的美食,仿佛那里是唯一能满足他们味蕾的胜地。而又有谁,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前往木棉庵去悼史怀古呢?那里,似乎早已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无人再去探寻它曾经的辉煌。
我清晰地记得,1986年,当我调来漳州后的第一个星期天的清晨,阳光还未完全穿透那层薄薄的晨雾,我便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向着木棉庵的方向进发。那时的公路,是沙土铺就的,坑洼不平,骑行起来异常艰难。道路的两边,尽是一望无际的甘蔗地,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那寂静的氛围,着实令人心生恐惧。浓重的大雾弥漫开来,将一切都笼罩其中,仿佛给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望不见任何标志性的物体。但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奋力前行,朝着九龙岭的方向前进。
在那漫长而又孤寂的路途中,路边远远地出现了一株大榕树。我的心中不禁猜想,或许那就是目的地的标志。当我靠近,几段红字石碑映入眼帘,上面清晰地刻着“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而边上的一排厢房,空空荡荡,无人居住。曾经的旧迹,早已在时光的侵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墙壁上,还残留着公社食堂的字样,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遥远的历史。
在墙角,吊着一口几百斤重的古钟,上面刻有字迹,然而岁月的沧桑已让我无法辨别它的年代。庵的大门画着两门神,半开着一扇门。屋内的桌上,烛光闪动,一盏小长明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炉烟袅袅升起,如梦如幻。两排十几尊泥朔神像,青面獠牙,不似菩萨那般慈祥,倒像是面目狰狞的小鬼,让人不寒而栗。在这空无一人的庵堂里,我壮着胆子走了进去,心中充满了恐惧,每走一步都觉得慎人。在那株大榕树下,我用海鸥相机拍下了一张照片,以此作为纪念,便匆匆踏上了归程。
后来,每当我再次经过木棉庵,却再也找不到记忆中当年那清静的模样了。岁月的车轮无情地驶过,带走了曾经的宁静与神秘,只留下了无尽的感慨和怀念。
我主写ai润色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