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希望】东前街:时光的辙印(散文)
在嵊州老城的核心地域,有一条街道,名为东前街。它静静延伸,穿越漫长岁月,一端牵连着这座城市的往昔荣光,一端衔接着当下的蓬勃朝气。
公元?1555?年,知县吴三畏筑起古城墙,东前街便伴随这城墙,开启了它长达四百多年的“商业演进史”。此地,曾是嵊州最为繁华的商业街,见证了无数商贾的来来往往和交易的兴衰起伏。明清时期,它是小商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之所,随着徭役制度的变革,工匠自制自销,令这里的市集愈发昌盛,酒楼、旅社、作坊等服务行业如春笋般纷纷涌现。清代中期,外地商贾接踵而至,投资创业,本地经营者也纷纷转向工商业,东前街的商业盛景达到巅峰。近代以来,面对时代的洪流,东前街的商人们敏锐转身,“汪集丰”等商号更是谱写了一段段商业传奇。悠悠岁月,剡溪千年的文脉在东前街得以传承和彰显,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团结自强、拼搏进取的嵊州商人。他们从这里启程,迈向广阔天地,为民族实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东前街的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交响。街道两侧,白墙黛瓦的明清古宅错落有致,古朴且典雅。斑驳的墙面,宛如岁月留下的指印,每一道痕迹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雕花的门窗,精致又细腻,仿若在轻声吟诵着昔日的繁华。沿着这条古街徐行,脚下的青石板路仿佛悄然留存着岁月的足迹。新建的石牌坊巍峨耸立,上面的“狮子戏绣球”“双龙戏珠”等浮雕,寓意吉祥如意,也为这条老街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古朴。城门楼和古城墙,虽历经修缮,却依然散发着古老的韵味,引人遥想当年的金戈铁马与市井繁华。任光故居、沈寅初旧居等名人故居,静静地坐落于街边,它们是历史的亲历者,无声地讲述着名人的事迹,让人领略到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蕴。而江浙闽三省烟商会馆,那高大的建筑、独特的风格,见证着往昔商贸往来的辉煌,令人慨叹东前街当年在商业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东前街,也是一座美食的天堂。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街道上,街角的早餐店便飘出嵊州小笼包的诱人香气。薄皮包裹着多汁的肉馅,轻轻咬上一口,汤汁在口中迸溅,那浓郁的美味,瞬间激活味蕾,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质朴。还有那香糯甜美的麻糍,白白胖胖的,裹着芝麻糖粉,一口下去,软糯与香甜在齿间交融,仿佛是时光深处传来的甜蜜问候。前良麦镬、黄泽豆腐包、嵊州炒年糕、甘霖羊骨头、陈氏炖鸭、三界大糕、溪滩榨面、梅干菜饼、马头汤包等各类美食,令人目不暇接,每一种都承载着嵊州人民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每一口都能品尝到嵊州的独特风味。在东前街悠然漫步,目光所及,是古建铭刻的岁月痕迹;唇齿之间,是小吃蕴含的醇厚韵味。身心于不经意间被抚慰,所有的烦忧都悄然消散。?
当午后的阳光轻柔地倾洒在这条铭刻着岁月记忆的街巷,东前街又呈现出它宁静而温馨的一面。门口处,老人们沐浴着阳光,家常话语中满是生活的安闲。孩子们在这充满烟火气息的巷陌里嬉笑玩闹,那清脆的笑声,如同银铃般在空气中荡漾,为老街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传统竹编店内,师傅们专心致志地编织着竹条,竹条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一件件精美的竹编作品逐渐成形。这些作品不只是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凝聚着工匠心血与智慧的艺术品,饱含着嵊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文艺书店里,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书架上,散发着淡淡的书香,引得人们不由自主地驻足停留,沉浸在书的世界中。时尚咖啡馆里,飘出阵阵咖啡的香气,年轻人坐在窗边,捧着咖啡,谈天说地,享受着悠闲的午后时光。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古老的技艺与时尚的元素和谐共处,共同描绘出了一幅独特的生活画卷。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东前街像是被梦幻的画笔轻轻一挥,刹那间披上了一袭流彩溢光的绮裳,展露出与白昼截然不同的迷人风姿。路灯的暖光,为这条古老的巷道渲染了一片温馨的光影,传递出家的温暖,触动着人们心底的柔软。暮色降临,小吃摊陆续出摊,烤肠在铁板上滋滋作响,油花欢快地跳跃,金黄色的肠身泛着诱人的光泽;臭豆腐那勾人馋虫的独特气味肆意飘散,醇厚而浓郁,丝丝缕缕钻进鼻腔。这般色香味俱全的诱惑,让行人不由自主地被这份烟火气息所牵引,纷纷停下匆忙的脚步。年轻人聚集在奶茶店、酒吧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他们用青春的活力,点亮了东前街的夜晚。而在“越籁天地”越剧戏台上,演员们盛装登场,那婉转的唱腔、优美的身姿,瞬间紧紧攫住众人的目光。台下的观众们沉醉其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或喜或悲,越剧的魅力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越剧,这一嵊州的文化瑰宝,在东前街的舞台上闪耀光芒,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田。
东前街的石板路,深深地镶嵌在嵊州的老城中,上面的一道道凹槽,都是时光碾过的辙痕。明清的喧闹,近代的变革,如今的繁荣,都在这辙痕里蜿蜒伸展。它是城市发展的密语,也是文化延续的脉络。往后,它还将默默记录每一个时代的足音,成为嵊州不可复制的历史印记,让每一位踏上它的人,都能于无声处,聆听岁月的回响。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