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礼轻肴淡情却浓(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礼轻肴淡情却浓(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182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9发表时间:2025-02-08 14:52:00
摘要:随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过年礼品不再像以前那么单一,而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串亲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手提包到方便袋再到礼物越来越精致,花费越来越大,从一天走一门亲到如今一天几家甚至十几家“慰问式”走亲,让人心生感慨。年轻人更是被戏称为“散财童子”,礼物好,饭菜好,亲友间的感情却日渐淡薄。很多年轻人更是私下抱怨“过年串亲劳民伤财”。 新春佳节,我不喜欢一味地去码字赞颂小美好,而是借助回忆致敬曾经的情浓意重和淳朴民风。曾经是“礼轻肴淡情却浓”如今却是“礼重肴丰情却淡”。

过了正月初十,走亲访友接近尾声。年前准备的一大堆礼物,带着我的新年祝福,堆放在某位近亲或远亲屋子的角落处。孤独落寞的它,开始回味起几天来的旅行轨迹。从一家到另一家,再从另一家到下一家。它被赋予衔接亲友间关系的纽带,见证着亲戚们久别重逢的喜悦,以及敷衍味浓的新年话语。
   过年走亲访友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更是春节假期的标配。其实想来也是,过年不就是为了家人们团聚,亲友相逢嘛!大年初一开始,少数人便开始把品牌不一的酒水,五花八门的奶制品,多种多样的粮油蛋类装满车,开启“慰问”亲友之路。
   初一上午拜年,下午无事我便带着孩子去县城附近景区游玩,初二爷爷上两周年坟不便出门,初三开始正式串亲。一大早装上满一车礼物,到姑舅家走亲。长辈们笑脸相迎,平辈或晚辈连忙接过礼物,并客气地把我们让进屋。因为亲戚多时间少,我们客气几句话,一杯茶未喝完,便起身告辞。长辈们则盛情挽留,“一大年了,来都来了,哪能不吃饭?每年都是这样,站一站就走,今天怎么也得在这里吃。”这是过年走亲戚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中年的我自然能够读懂,哪些话是真心挽留,哪些话是客套而已。
   车辆启动,落下车窗,继续热情地挥手告别。回想今天串过的每家亲戚都像是一个个公交站牌,车辆作短暂停留,便驶向下一站。我与妻子谈论着“走亲戚,怎么就成了形式主义”,亲戚间的谈话比以前更文明,更亲昵,更圆滑,但亲情却不像以前那般浓厚。
   八九十年代,过年走亲访友不像现在这么匆匆忙忙,交通工具也都是一些畜力车或人力车。大年初三,乡间小路车来车往,老牛拉着板车,板车上铺有棉被,被窝里坐着妇女和孩子,男人则坐于板车前端,手握马鞭赶车。自行车上,车把处挂着一个黑皮提包,皮包口带有拉链,但我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二斤糕点,二斤白酒。大一点的孩子坐在车子前端横梁上,小孩子则由母亲抱着坐在后车架上。男人在寒风里用力蹬着自行车,却丝毫看不出他有冷意。由于邻村村民之间比较熟,走在路上,时不时地打着招呼:“去哪里走亲呀?”“去李庄大姑家,你呢?”“去王庄二舅家,走了哈!”说话间,便擦肩而过。装有礼物的黑皮包,在车把处晃晃悠悠;大梁上的孩子,双腿晃晃悠悠;后车架上的妇女,虽然努力保持平衡,但双腿依旧轻微晃晃悠悠,他们像打着节拍,让走亲访友的路上洋溢着欢快的节奏。
   来到亲戚家,随着几声铃铛响。主人迎出门外,接过手提包,嘴里埋怨道:“你这孩子,来就来呗!还拿什么东西,空着手来,你姑不管你饭咋滴?”一行人热热闹闹地朝屋里走去,而接包人把包提进里屋。便开始做到桌旁,吃花生瓜子,喝茶聊天,谈一谈今年的收成,聊一聊长辈的身体。
   主人家的孩子们,最喜欢看一看客人们拿来了什么?其实无需看也能猜到,当时走亲访友标准配置,二斤糕点,二斤白酒,关系好的会放一袋花糖。孩子们偷偷拉开皮包拉链,两瓶带有包装盒的白酒,并排立在皮包一侧,两包红色标签油皮纸包裹的糕点,摞在皮包另一侧。
   如果刚巧主人家看到孩子翻书包,会怒目圆瞪着轻声呵斥,要被客人看到会很难堪,显得孩子没家教。我至今记得,父亲的工友每次来我家喜欢放上一袋花糖。我与小妹会偷偷一遍又一遍去看那袋花糖,祈祷哪怕糕点和酒不留,一定要想办法把这袋花糖留下。父亲工友看出我俩的小心思,便起身拿出花糖,准备撕开包装袋。父亲会立刻起身阻拦客人撕袋便呵斥我们:“去去去,出去玩一会儿,一会儿吃饭再回来。”我与小妹迟迟挪不动腿,待客人和母亲一阵拉扯后,花糖还是被撕开。客人抓给我俩一人几块,我们才心满意足地朝街上跑去。
   那会家里来亲戚,孩子和妇女是不允许上桌的。当时,农村条件都不是很富裕,来亲戚大都是上四个或六个菜不等且盘子较小都是六寸盘。由于物质条件有限,也没有什么精致菜肴,一平盘油煎花生米、一盘葱拌豆腐皮、一海碗白菜炖豆腐、一盘火腿片、白肉蒸碗、切几个自家腌制的咸鸡蛋,条件好的家庭会炖个白条鸡。虽然菜肴简单,但仅仅是葱拌豆腐皮,就足以让孩子们垂涎三尺了。母亲做菜时,会给我们留上一些,让我们在厨房吃。酒水方面也很简单,茶大都是一块钱左右的花茶,酒则是裸瓶的兰陵大曲二曲。
   餐桌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我们都想着快点长大,能有机会坐在餐桌上和大人一样推杯换盏,想吃哪个菜,就能夹上一筷子。酒过三巡,主人和客人越聊越热乎,把头歪靠在一起,像在密谋一件不可告人的事。随后又像是密谋成功,哈哈大笑并喊道:“来来来,走一个,走一个!”说着举起酒杯,抿上一口,眉头紧皱,嘴唇微收,发出“啧啧”的声音,惬意无比。
   不知不觉间,已下午时分。客人要走,主人挽留,越留越走,越走越留。妇女开始去里屋拿出黑色提包,客人踉踉跄跄着去抢自己的皮包,开始拉扯着向外掏酒掏糕点。而主人家却极力阻止让其留东西。就这样,一场争夺混战开始。每家送客人时皆是如此,你争我夺,扯着嗓子喊:“别,别,这样你留上一斤酒,一斤果子,你不留我是不走。”“怎么滴,看不起兄弟我呀!来这里拿什么东西,在一块乐呵乐呵就行,家里啥都有,啥也不缺,走,走,俺撵你呢。”这场混战,会持续很久,直至糕点包装被撕破,甚至皮包带被扯断,酒瓶外包装盒被撕开,方才作罢。
   妻子知道我写这篇文章,就和我说起她家一件往事。她的一位舅老爷因家里贫穷没娶上媳妇,身边只有一个亲戚家过继给他的养女。每年年后,他便提着一个黑皮包,里面也放上二斤酒,二斤糕点,领着养女串亲戚。由于他辈分高,走到外甥女外甥家,都是好酒好菜招呼,走时也不会留他任何东西。就这样,每年这位舅老爷都能凭着二斤酒和二斤糕点当饭票,能吃出元宵节。
   随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过年礼品不再像以前那么单一,而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串亲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手提包到方便袋再到礼物越来越精致,花费越来越大,从一天走一门亲到如今一天几家甚至十几家“慰问式”走亲,让人心生感慨。年轻人更是被戏称为“散财童子”,礼物好,饭菜好,亲友间的感情却日渐淡薄。很多年轻人更是私下抱怨“过年串亲劳民伤财”。
   新春佳节,我不喜欢一味地去码字赞颂小美好,而是借助回忆致敬曾经的情浓意重和淳朴民风。曾经是“礼轻肴淡情却浓”如今却是“礼重肴丰情却淡”。
  

共 25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时代的洪流中,春节走亲访友这一传统习俗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也折射出亲情在岁月里的起伏与变化。曾几何时,八九十年代的走亲访友,虽交通工具简陋,礼物也相对单一,但那份质朴的情感却无比炽热。一辆老牛拉的板车,一辆载着全家的自行车,承载的是对亲友的思念与牵挂。小小的黑皮包里,装着的二斤糕点、二斤白酒,是最真挚的心意。一路上,邻里乡亲的热情招呼,亲戚家的欢声笑语,让走亲访友的路充满了温度。那时,物质虽不丰富,可人们有大把的时间坐下来,谈天说地,分享生活的琐碎与喜悦,亲情在这样的交流中愈发醇厚。反观当下,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春节走亲访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礼物变得五花八门、愈发精致,车辆也取代了曾经的畜力车和人力车,一天之内走访几家甚至十几家亲戚也成为常态。然而,这种 “慰问式” 的走亲,让亲情似乎在匆忙中变得淡薄。亲友间的谈话或许更加文明、亲昵,却少了那份掏心掏肺的真诚。年轻人在这一过程中,被赋予了 “散财童子” 的戏称,过年串亲在他们眼中成了劳民伤财之举。这背后,是对亲情变味的无奈与感慨。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让曾经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稀释?是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暇顾及情感的维系,还是物质的丰富让我们对亲情的珍视有所减少?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悲观。传统习俗的变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亲情的本质从未改变。它依然潜藏在每一次的相聚中,每一句问候里,每一个关心的眼神里。我们应当做的,是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努力找回那份失落的亲情。在走亲访友时,放慢脚步,多花些时间与亲友相处,用心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春节走亲访友,不应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而应是亲情的深度交流。让我们重拾曾经的那份真诚与热情,在礼物中注入更多的心意,在相聚中传递更多的温暖。让这个古老的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亲情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褪色,永远流淌着温暖与爱的力量 ,这才是春节走亲访友的真正意义所在。【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8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08 14:54:20
  这篇关于春节走亲访友变迁的文章,写得太绝了!从过去到现在,细腻的笔触勾起满满回忆,引发对亲情和传统的深刻思考,超赞!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08 20:37:28
  感谢汪弟辛苦编发与超棒的点评。文学之旅一路同行。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08 14:54:44
  狠狠共情了!作者把走亲访友的变化描绘得真实又生动,过去的温情和如今的感慨都直击人心,读完心里五味杂陈,强烈推荐!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08 20:38:25
  再谢汪弟留墨添香鼓励,敬茶远握,致敬曾经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2-08 20:39:46
  恭喜精品!文章越写越棒了嘎嘎棒!加油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08 21:01:30
  感谢何社鼓励,一起加油
4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5-02-08 21:13:11
  冬阳老师的文,真实的再现了当下春节走亲访友的敷衍情形,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工具快了,礼物精致了,但时间紧了。一家亲戚走一天,那得多少时间,春节只有几天假。现在只要人到情到,亲情也就有了,大趋势,谁也没法改变。为老师的真诚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09 12:55:56
  感谢老师抬爱读拙与精美点评。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的确如此,生活节奏加快,生计所迫,哪有时间静下来一门亲一门亲的走。感慨归感慨,也改变不了什么。哈哈
5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5-02-08 21:14:32
  祝贺冬阳老师的美文加精!
回复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09 12:56:30
  再谢老师鼓励,文学之旅一路同行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11 19:03:58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6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11 21:05:26
  谢小雨老师鼓励,敬茶远握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