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新】那次,挖冬笋(散文)

精品 【宁静·新】那次,挖冬笋(散文)


作者:单培文 进士,1173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8发表时间:2025-01-07 12:16:43

眼巴巴地盼着放假,早点下乡过年,去挖冬笋。我不喜欢吃冬笋,却喜欢挖。正如钓鱼的人,最爱早晚蹲守在河边。
   那次,我做了十足的准备。现代的科技高度发展,抖音知晓每一个人的爱好,推送给我大量的挖冬笋视频。一位“桐庐锋哥”秃头,挂着手指粗细的金项链,穿着破烂的浅色外套,拿着锄头,四处挖冬笋。他有一本《挖笋秘籍》,一挖一个准。我每期必看,成了他的忠实粉丝,了解了很多挖冬笋的窍门:竹鞭的走向,几年竹的区分,笋距离的远近……
   看了半个多月,除了“桐庐锋哥”,我还研究了一些其他人的挖笋技巧,博采众长,对挖笋有了大量的心得体会,都可以写一篇相关的论文,达到大学毕业的标准。夜晚,房间静悄悄,我钻在被窝里,做着香甜的美梦。梦里,我扛着锄头,走进广袤的竹林,这里挖挖,那里找找,每锄下去都是冬笋,又粗又大,没过一会就满满一编织袋,实在太重,根本扛不回家,只能开车去装。
   办公室里,我想着约几位同事——放假下乡去挖冬笋。同事调侃我,说我可能“空军”,啥也挖不到。我不屑一顾,怎么可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这么久,如此刻苦,关注的都是网络大咖,挖笋界的名师,就算是学习后进生,也能考个优秀。
   同事一笑置之。
   放假了,自由的空气弥漫开来。我几乎是飞到乡下,刚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找锄头。太久不在家,得找把实用的锄头,轻重适宜,放进水里泡泡,以免锄柄脱落。镰刀不可缺少,逢山开路,遇树削砍,是挖冬笋的辅助利器,好好磨一磨,磨得锃亮锋利,在阳光下闪着光泽。
   晚上,看看天,宁静的夜里,圆月如玉盘,皎洁明亮,映照得星星稀疏,明天肯定是个大晴天,正是挖笋的好日子。回到屋内,还得备点食物。既然上山,就得准备齐全,挖上整整一天,才对得起辛劳。
   天亮,满地寒霜,白茫茫一片,房檐下垂着冰柱,亮闪闪的,温度冷得吓人,我瑟瑟发抖,交叉五指搓着,却异常开心。吃过早饭,我们一群人出发。每逢冬日,村里一群挖笋大军,都是高手。跟在他们身后,还可以向他们请教,只要不耻下问,肯定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上山的路有些艰难,前面崎岖的山路,已经累得够戗,需得小心翼翼,避免踩着冰霜,滑上一跤。摔出个好歹,可不是事。到了后面,山路没了,只能沿着陡坡,攀着树木,走得气喘吁吁。挖笋大军天天跟群山打交道,我来得少,自然跟不上脚步,只能看着背影,听着喊叫,望着竹林,慢慢地爬。
   到达竹林,一片绿海,随风荡漾。阳光透过竹枝,斑驳地照在地面上,与落叶进行光与影的嬉戏。一根根竹子笔直挺拔,顶部微微弯曲,如同坚守岗位的士兵,守护着神奇的大自然,装点着美丽的世界。这么多竹子,郁郁葱葱,肯定是大年竹——冬笋疯狂生长的年份,绝对不会“空军”。
   找到一根粗粗的竹子,旁边没人挖过的痕迹,肯定有笋。我猫着腰,像检察官寻找线索似的,看看四周有没有裂缝。冬笋没有出头,但偶尔有裂缝,只要找到,对着缝隙挖下去,一挖一个准。
   这,有条浅浅的裂缝,像张开的樱桃小嘴,仿佛在说快挖,快挖,这里有笋。我欣喜若狂,眉梢跳着舞蹈,刚到就有冬笋,今天必须满载而归。举起锄头,对准裂缝处,我使劲地挖,竹笋根本没有,像会隐身的葫芦娃。
   没关系,还有别的办法——追鞭。我低下头,瞅瞅竹蔸的方位,确定一下竹鞭的走向,才能追鞭。抖音里说,竹蔸一般微微突起,是竹子的根和靠近根的茎,它的走向基本就是竹鞭的方向。我抱着竹子底部,瞧准突起部分,远离十几厘米下锄开挖。
   一顿操作猛如虎,挖了深深的坑,却不见竹鞭的踪迹。干脆绕竹子来上一圈,只要功夫深,总能挖到竹鞭。我脱下外套,捋起袖子开干。虽然阳光被竹叶遮挡,但一阵忙活,内衣湿漉漉的,汗水从脸颊处流下,滴落在地面上。
   一圈过半,竹鞭照样寻不见,我有些叹气,猛然一想,竹子太粗,竹鞭一定很深,说不定藏在地下半米。也许,是我挖得太浅,才没有找到。可我全身软绵绵的,手臂酸酸的,哪里还有力气,只能放弃这费时许久的阵地,另寻冬笋丰富的碉堡。
   换一根细竹,不用开挖,竹鞭就在眼前,青鞭拱起,露在外面。有条口诀,青鞭笋两边。一下子,我又恢复体力,找到力量的源泉,一锄又一锄,不停地往前追。一会,竹鞭分枝,该追哪一条。本着不放弃的原则,两条一起追。两米远,竹笋没有,竹芽许多,有用吗?我总不能掰些竹芽回家,兴高采烈地跟邻居夸耀:看,这就是我挖的冬笋,二十几根,加在一起,一两重,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挖笋大军“嗒嗒”,散落在竹林中。要不,我现场学习与请教,说不定有意外收获。我趁着休息时,找到村里水平最高的挖笋冠军。他一天几十斤,一个冬季能赚上万元。走到他跟前,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不敢相信,他已挖到十几颗,差不多半编织袋,亮瞎我的眼。
   我递上一根烟,他也不吝啬,把追到的一根竹鞭让给我,跟我说,追一追,肯定有笋。虽然拾人牙慧,难免让人诟病,但对于我这种“空军”新手来讲,已顾不得面子,很开心地接受他的恩惠。
   沿着黄黄的竹鞭,往前追逐。别说,高手就是高手,真有笋,嫩嫩的笋壳出现在眼前,让我咧着嘴,笑得合不拢。一根粗粗的树根,成了天然屏障,与竹笋纠缠在一起,我从身后抽出镰刀,“咔咔”一顿猛砍,树根断了,可竹笋跟着一起被我砍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我挖出两截断笋,白如玉的笋肉成了污垢,沾满黄黄的泥巴,丑陋至极。
   “咕咕咕”,肚子有些饥饿,吃些食物喝点水,补充一下体力。休息过后,我再也不愿提锄,三心二意地找两根竹子,象征性地挖上几锄,就躺在地上看空隙里的天空,蓝天如洗,白云朵朵,竹叶似箭,随风摇晃,发出“沙沙”声音。
   夕阳西下,下山归家,辛苦一天,大大的编织袋叠在整整齐齐,像早晨上山前一样,夹在腰间,唯一的两截断笋像是炫耀似的,提在手里,那样孤零零。虽非“空军”,但似“空军”。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好好学习半个月,全是停留在脑海中的幻象,无法落到实处。挖冬笋,看来不是我辈能矣!

共 24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挖冬笋,南方人的营生,我们北方只能瞪眼看。看吧,南方的小老师网上学习半个多月了,瞧瞧他是如何挖冬笋的。准备工作像模像样,锄头要用水泡泡的细节很打眼,镰刀磨亮了,大个编织袋一个,真担心挖太多能不能背得动。万事俱备,一早出发,老师开始按照网上学来的知识挖冬笋,先是看缝隙,后来改为循着竹鞭找,像儿歌唱得那样:在一个大大的竹林里,挖呀挖呀挖。浅挖,没有,深挖,也没有。最后,现场教学,向村里的挖冬笋冠军请教,一看人家已挖到十几颗,差不多半编织袋。在冠军指导下,真就找到一棵冬笋,操之过急,又把笋挖断了。虽然断成两截,好歹也是一天的收获。一场轰轰烈烈的挖冬笋就这样偃旗息鼓了。虽然成了挖冬笋的“空军”,但作者也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散文以挖冬笋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描写,为挖笋做了充足的铺垫,也就是掉起读者的胃口,之后又通过挖笋的不得细节,阐释主题思想,先扬后抑,引人入胜。而从挖笋引出的思考,恰是表达了此文的主题思想,挖冬笋,看来不是我辈能矣!不能的根源在于我辈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小故事折射大道理,说理透彻。文风质朴,语言生动,虽没挖着冬笋,却给读者呈现了一幅江南竹枝图的景象。美文佳作,推荐文友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7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1-07 12:41:31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挖冬笋非我辈不能矣,而是我辈缺乏生活实践,陆老说的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拜读,学习。
浩渺若尘
回复1 楼        文友:单培文        2025-01-07 16:19:56
  向您学习,才是对的。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1-07 12:42:34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单培文        2025-01-07 16:19:22
  谢谢总编的编辑与推荐,感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