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砚山墨色新(散文)

精品 【东篱】砚山墨色新(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491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4发表时间:2024-12-06 07:19:08
摘要:砚山是我的故乡的一座山,曾经的砚山,徒有其名,如今的砚山,蝶变如新,我的乡亲们在这座山写下了时代的生态巨变篇章,我应该为之记。


   我的老家名“南桥头”,位于黄海西岸胶东半岛一角。老家的桥多,约略可以和江南水乡的桥媲美,以“桥”字给名,也名副其实。在我心中,桥如虹,有着丰满的诗意。但桥还是没有山多。村落处于小块盆地中,四围皆山。而且每座山都有名,绝不轻易以东南西北称山。山名里蕴含着乡俗文化,砚山就是其中的一座,一个“砚”字,仿佛把文房四宝之一搬到了村边。让我一直生出“研墨滔滔,挥毫飒飒”的美妙诗韵。
   村东之山,叫砚山。文化味儿十足吧?推门见砚山,持笔写山光。我曾经这样诗意地形容它。我老家老屋在村东北角果园山麓,距砚山一里许。当年在家务农,掮镢登山,常常以镢为笔,因为砚山给了我这样的比喻。
   最记得,1978年的秋收某日,我正在砚山顶的田里刨地瓜,山下有人高喊着我的名字,外加“录取通知书”几个字,从此告别砚山,一去46年,无数次从砚山山下过,但再未登上砚山。砚山是我崭新人生的出发地,我没忘,但总觉得无颜相见似的。砚山之巨,我却胸藏点墨,不能浩瀚,如何对得住砚山之名。
   砚山早就变了。曾经的砚山,分小砚山,大砚山,大小相连。小砚山下是203省道,直接荣乌高速入口。早就拓宽很多,小砚山真的不大了,就像谁幸运地买走了半块砚台。但老乡们在山麓植桃树三里地,围起了砚山,桃林深处有一石碑很醒目,叫“砚山生态园”,若不见这个招牌,我总觉得老乡们是受了陶渊明的影响,把桃花源搬到了这里。迎春有桃林,桃林深处有砚墨,藏景藏意,这处桃花源很深。桃花砚山的美,美得有内涵。
   桃花灼灼,点燃春色,簇拥砚山。株株妖娆,朵朵生彩,如霞出砚山,似火燃山麓。如此明媚,落在乡人的心中,也给了开车路过的人以鲜亮的光色。在我心中,这里的桃花阵,就是预言了砚山之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表层的描述,更是一道桃花门槛,越过,才是深沉的砚山之春。
   我还是喜欢把这桃花阵看成了桃花长廊,看成桃花画作。古人给“墨色”分成焦、浓、重、淡、清五色。桃花就是墨色中的“浓”,蘸墨之浓,浓酽得都无法摊开,只能任其层层叠染。其上是砚山岩石,着淡墨,以轮廓意象出现,苍劲而虚灵,仿佛也是来陪衬桃花的浓烈,又像是甘愿退后,做一个隐约的背景。
   美丽乡村建设墨色新,一点一涂皆生辉。莫叹“桃花一簇开无主”,南桥头名下有桃花阵三里,这是我老家的风景财富,独有而不独占,共享“砚山桃花”,让过路客记住这个诗意的词句。桃花深处,山水风景动春声。有时候想想这风景的配合,就像砚墨准备好了,就等执笔泼墨桃花情,砚山水,为桃花添润输胭脂,一麓桃花蘸水开。
  
   二
   为何以“砚”称山?就连我这个土著人,都只能做揣测。大概是山形如砚,砚山山石嶙峋,怪石奇多,远观,山就像被装饰过,像一方巨砚,砚台上似雕刻了石景树影。我想,巨砚就不能以山石质地是否细腻如肌肤、纹理精美如工笔花卉来看待,格局应该大起来。
   其实,砚山无巅峰。用山峰如柱来形容就不确切了,砚山山顶有平地数亩,非常平整,地里种花生,最好,是有名的“荣成大花生”系列物种。大概山巅平地颇似研墨的砚池吧?
   这样的解释,还是不能尽意。砚山之东有水库一座,叫砚山东水库,砚山为砚,水库为砚池,砚池从不干涸,不怕胸无点墨,砚池之水可为墨。
   如今,砚山水库蝶变为砚山湖。当年,我务农在家,还参与了砚山扬水站的建设,扬水到砚山顶,高达百米。再往小时候回忆,曾在砚山峭壁上,脱衣跳水,畅游砚山水。时光不允许回到从前,砚山总给人留下美好的影子。如今,砚山湖周围杂树生花,包裹着一湾碧水,陡峭处有栏杆护围,修亭水边,砚山湖成为人们休闲游乐的最佳去处。湖中放殖鱼苗,涵养水质,又增加村子收入。
   砚山及湖周边的山,沥下滴水,汇成细泉融入湖泊,杜荀鹤的“野泉声入砚池中”,(《题弟侄书堂》)疑或是为砚山湖写真。“莫向光阴惰寸功”,砚山湖,汇山泉,非一日之功,不惰而成湖,就像我的乡人,世代于此整修,才使这山水呈现出这般貌美质胜的风景。久久为功,功成业兴。
   一湖碧水,将砚山之山影揽入怀中,形成绝佳的山水奇观。一山入水洗俏容,妖娆情态赛天姿。在我的眼中,这幅画面,好像是——砚山入水频洗砚,邀我执笔好题诗。
   这砚山湖,可称洗笔池,洗砚池了。我在临沂王羲之故居见他的洗砚池,池水如墨,水也多情,将王羲之幼年练字的精神,汇于一池。心想,那时书圣不知砚山湖,否则一定会弃洗砚池而以砚山湖为墨池。
   亦或我的先辈乡人心存美好,希望以砚山之名不断有后辈走出村落舞文弄墨,此山也就成了乡人的希望之山。生活无论怎样困苦,人们的文化希望从未沉寂消失,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改变山水格局,建设美丽乡村,这是一股新文化的风向,农民终于在这块土地上重新开篇,不再是仅限于一地一垄,一方一畦,统筹起来,要写下时代的崭新篇章。
   其实,我还把砚山的寓意理解得过于狭窄了。真正的“舞文弄墨”,并非研墨持笔在纸上写字,而是用时代精神,去改变村庄,能够给砚山建一座生态园,其意义远超了一张宣纸,几篇文字。
   或许,砚山是我的祖先留给后人的“独特暗语”。土地如砚,精耕细作如研墨,土地不负人的一世功夫。
   在曾经的年代,这种暗语也只能深藏在心底,也希冀子孙借砚山之芳名,而成真正的文墨之人。什么都可以开个玩笑,吹个牛皮,唯有这种期许,是庄重的,以多彩的文墨赢天下,何等不易!砚山之“砚”也带着向往的痛,我相信,砚山之下的人,总不会辜负这个字,“玉德金声寓于砚”,这也是乡人心中的石声德操。
   或许,在我的乡人心中,砚山之石可为砚,石徒多,不知哪一块可为砚?一石一砾,也是故土,在乡人眼中,石不顽,砾可琢,如砚如玉。只要热爱,生出什么样的意象都符合情感的逻辑。
  
   三
   砚山墨色新,在砚山生态园创造的绿色农业,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山绿水典范。曾经的砚山薄地,已经成为种植绿色果蔬的沃土。乡人因地制宜,在砚山坡栽植了优质葡萄,绿藤半空,覆地蔽日,于葡萄藤间走,一串串如玛瑙,赛珍珠的各色葡萄,撞眼盈香。常有写生的人住在生态园,为一坡葡萄写生。据说,乡人还要在砚山建砚山葡萄酒庄,先让乡人家家户户闲聊时,可品茶,也可品酒。他们追求的是“举杯有范”的生活境界。
   半山无花果,碧翠一圈,围住了砚山,就像一位翩翩的舞女,正在摆动着裙幅,无花果是无需喷洒农药除虫的果树,相当环保,营养价值很高,每年创造的收入不菲。
   砚山有沟壑,在砚山石壁处,栽植了很多猕猴桃,棕色的猕猴桃,缀满木架,也有的垂在岩石上,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莫非是闻了砚山的墨香而陶醉?
   野生动物们也在砚山沾沾墨气吧,可爱的孔雀,对砚山开屏,一下子就有了文化色彩。那些顽皮的猴子,在砚山一坡,蹦蹦跳跳,抓耳挠腮,似做思考状,莫非也是按耐不住,想舞文弄墨?面对这些顽皮的猴子,我开了个玩笑——先读懂砚山的“砚”字,说得出文房四宝,再动笔墨吧。
   砚山之南,曾经是一片恐怖之地。还记得,我的几个年龄相仿的同伴,就死后被抛到那里,那里叫“乱葬岗”,其实就是一块起伏的丘,丘上树木茂密高大,我们小孩子不敢靠近,从一边路过,听闻树叶刷刷簌簌之声,身上便颤栗,恐惧得只能噤声快走。树下有散乱的几块石头,据说那些石头也是砚山石,各代表一个早夭的生命。如今,那个地方叫“砚山芳林”,嘉木成片,碧色如割如裁,将那些恐怖的故事都收拾走了,留下了风景。夏日,村民乘凉到林边,乱葬岗的名字,早就被崭新的墨色涂盖了。没有了所谓的鬼哭狼嚎,有的是风行树梢,带起一片田园合奏的曲调。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芳林之下是宽百米的浅壑平川,曾是第二生产队的水稻田,那时,就像孩子们跳方方的地块,静水潺潺,缓流漫田,每至收获,蛙声一片,村庄被蛙声吵着,进入丰收的时日。
   如今,稻田还在,已被整修得如画框,大小整齐,每年这里出产“砚山香米”,产量有限,供不应求。流水处,架设小桥,既是稻田,又是赏景地。如今的乡村,不大容易让人听到蛙声,但这里仿佛成了蛙声的大本营,留住了丰收和休闲的好时光。无需绕堤,蛙声自来;蛙声呼月,月华一川。以川下的石桥命名的村名,被蛙声喧响,更有鼓吹喧渡口,叫得村人聚桥头。我的村,没有年久的老槐树,而有平川,稻田,小桥,蛙声,老人们平时喜欢相聚这里,享受着江南烟雨情调。
   守住砚山研一墨,守住家乡写新章。走进今天的砚山,要有艺术欣赏的准备,墨色非一色,是色彩中最有艺术特色的五色,乡人在土地的宣纸上泼墨,浓淡相宜;砚山墨池有浓浓的墨色,取之不竭。时代给了墨色以浓度,五里砚山是美丽乡村的缩影,再过些年,又是一幅景象,尽可期待。
   我胸无点墨,亦不能使之枯,因为有故乡的砚山砚池,我更有深爱故乡的情感之墨,泼墨以记,为砚山留影。如今我在江山文学走笔,算不上泼墨,但砚山之砚永远沉放在我的心底,置于书桌,每当想起故乡,这方砚台就被注满了乡愁的墨,让我书写不竭。焦、浓、重、淡、清,也成了我的乡愁之色。
   有时,不敢轻易碰触乡愁,枯笔焦墨,轻轻带过;
   乡愁堆聚,无以排遣,我需浓墨沉郁,否则不足以表达我的愁之浓之烈;
   乡愁来袭,不重墨,怎么能对我的心形成冲击力?
   乡愁皴染洇漶,我必须用淡墨驭笔,任其浸染;
   乡愁宛如白水一杯,那种清澈,怎么能加入浓色呢?
   砚山给我一池墨,泼之有度,在乡愁上运笔,我使尽浑身解数。
   那天,我站在砚山,乡愁漫溢过来,好在砚山湖一湖墨水,让我可书千章给故乡。
  
   2024年12月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8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砚山,文气弥漫的山名,位于作者老家“南桥头”村东。作者曾在这里刨过地瓜,又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从这里赶赴外地求学。一晃四十六年,砚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桃林深处开发了“砚山生态园”,生态农业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为何以“砚”称山?作者推测,因其山形如砚,山巅平地似砚池。再者东有砚山东水库,砚山为砚,水库为砚池,砚池从不干涸。如今,砚山水库蝶变为砚山湖,成为人们休闲游乐的最佳去处。湖中放殖育苗,涵养水质,又为村子创收。作者认为真正的“舞文弄墨”,并非研墨持笔在纸上写字,而是用时代精神,去改变村庄,其意义深远。或许,砚山是作者的祖先留给后人的“独特暗语”。土地如砚,精耕细作如研墨,土地终不负农人。砚山墨色新,在砚山生态园创造的绿色农业,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山绿水典范。半山无花果,有机,环保,营养价值高。砚山石壁处,植满猕猴桃,猕猴桃其状犹似闻砚山墨香而醉。野生动物们也在此“修炼”,“浸染”了文化的底色。砚山之南的乱葬岗,如今成了“砚山芳林”。芳林之下浅壑平川的水稻田,已被整修如画框,每年这里出产“砚山香米”,供不应求。作者的村,没有年久的老槐树,但有平川,稻田,小桥,蛙声,老人们相聚这里享受着江南烟雨情调。守住砚山研一墨,守住家乡写新章。走进今日砚山,要极具艺术审美力,才能欣赏到丰盈饱满的砚山墨色。好文,构思独特,布局精美,语言灵动精致,各种修辞使用恰切,妙趣横生,主旨高远。作者想象丰盛,落墨生花,将砚山的前世今生呈现于读者眼前,如今的砚山不仅景色清丽动人,而且在生态农业的开发方面做足了功课,为村民创收,在环境改善方面也有巨大的突破,当下村民生活充实富足,老人们享受着晚年的安逸和快乐。全文笔力精深,笔法轻盈又沉厚,洋溢着满心欢喜与自豪,流露出对家乡炽烈的热爱与思念,飘摇着剪不断的乡愁。大美之作,盛赞才情,倾力荐读,问候怀才老师,冬安大吉!【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06004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12-06 07:20:49
  怀才老师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原来得益于文气弥漫的砚山的滋养!此文写得动人动情,砚山的美,美在自然灵秀,更美在墨色新,砚山人具有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具有改天换地的斗志和魄力!大美之作,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遥祝平安健康!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6 17:01:39
  谢谢罗老师精彩编辑。辛苦啦!总觉得应该写写老家砚山,所以就凭回忆写出。在病榻,刚手术,还不能动,回复迟了,见谅。远握问安!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06 08:55:52
  这篇关于砚山的散文,构思独特,语言灵动,将其前世今生精彩呈现。展现生态变化与农业发展,村民富足,乡愁浓郁。笔力精湛,情感真挚,满是欢喜自豪,不愧是大美之作,令人赞叹作者才情。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6 17:07:53
  谢谢美评。早想给老家砚山一点文字,惊诧砚山之变。在病榻上,回复迟了,见谅!远握问冬安!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6 17:09:48
  砚山有新貌,我应为之描写。谢谢简柔老师美评。在榻上,回复迟了,见谅!远握,问冬安!
3 楼        文友:简柔        2024-12-06 10:29:21
  真是羡慕怀才老师的故乡发展得如此好。好一个壮丽的砚山,名字就有书卷气。这里有三里桃花灼灼,有多彩葡萄如珠如贝,有半山无花果玲珑可爱,更有村民的精神和勤劳,视野和格局,还有怀才老师对故乡的深情和如墨粘稠般的乡愁。砚山的墨色是单一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是诗意绵绵的,更是深沉浓重的。简柔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6 17:14:12
  乡愁醮砚墨,写出来安慰这份感情。谢谢佳华老师留评,在住院,未及时回复,见谅!远握,问冬安!
4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6 11:29:24
  年龄一点点的增长,乡愁一点点的变浓。乡愁,寄托在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个砚山,自带一砚墨,老师饱蘸浓墨,将乡愁尽展笔端。祝老师安康!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06 14:04:10
  砚山如砚,文房四宝之一,养育了老师这样才华横溢的才子。但老师文中,一直谦逊,不是胸无点墨,而是一腔热血。文章层层推进,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镜头反复拉伸,仿佛放映着一部乡愁的微电影,将砚山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文末一段,写得特棒!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顺祝老师早日康复,一切顺利!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6 17:22:16
  谢谢韩老师美评。真想有大本事,为家乡做点事,但不行,只能放歌。在榻上未及时回复,见谅!远握问冬安!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06 15:06:30
  写家乡,写乡愁,写家乡的变化,从“砚”字下手,构思精巧,笔法独到,读来有意思。情感滚烫炽热,一幅幅美景,流泻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与赞美!好文,喜欢!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顺!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6 17:24:56
  好好研墨于砚台,怎奈笔力不济。谢谢湘莉老师美评。在病中,回复迟了,见谅!远握,问冬安。期待佳作!
7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06 15:37:16
  砚山是怀才老师故乡的山,真是人杰地灵!墨色新是,老师妙笔生花,饱含深情,浓墨重彩的勾勒出砚山风景的秀丽,生活的巨变,砚山人奋斗进取的时代精神,意蕴深远,引人入胜。祝老师冬安,一切顺利,身体早曰康复!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6 17:28:22
  真想为家乡砚山泼彩,但笔力不济,只能尽力表达。谢谢石叶老师的美评!因病中,未及时回复,见谅!远握!问冬安!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2-06 20:26:18
  这么美的砚山,太令人神往。反正啥东东在老师的笔下都是那么完美,把那历史文化内涵都会找出来,佩服佩服。老师又生病住院,老师悠着点,别太累了!祝老师早日康复!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6 20:33:36
  谢谢红老师留墨。都喜欢美化自已的家乡。一切都顺利,勿念。祝冬安!
9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12-06 21:08:38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怀才抱器老师冬祺。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6 23:44:02
  谢谢枫叶老师留言鼓励!远握祝冬安!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