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静之美(散文)
一
我喜欢安静,可是喧闹是城市的常态。人流集中,车流密集,高楼层层叠叠,商业气息浓厚;家里,店里,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噪音随时倾泻而出,装修声经常轰然炸响;街道,商场,公园总是人潮涌动。喧闹,曾经让我一度烦躁,让我感到一种美感和诗意的丢失,甚至是灵魂的缺席,曾经也恼怒过,抱怨过,但是最终影响的是自己的心情,既然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我尝试改变自己。
泡茶。烧水,洗杯,置茶,洗茶,看干枯的茶叶被滚水浸润,如花般点点打开自己,仿佛春天奔赴至水杯,深嗅茶香,有草木的气息,有花的香气袭来,那股气息会把人带入空旷的山林,带入一片浩荡的花海中,无比的纯美与安宁。品茶,清冽,醇厚,甘美,身心被茶香浸泡,被茶水滋润,浑身舒坦,周围的噪音似被茶香覆盖,被茶水冲走,只有安静和惬意同在。
听古琴曲,听《高山流水》,听《春江花月夜》,听《渔舟唱晚》,琴音悠远,清扬,韵味无穷,让灵魂坠入深山,坠入月夜下的春江边,坠入夕阳下的渔舟上,聆听到流水声、花落声、渔歌声,感觉自己化作一滴水,在青山间流淌;化作一缕月色,流泻在落花的渡口;化作夕阳下的一缕霞光,柔柔地铺在一叶小舟上。心顿时安静了,世间喧嚣何惧?
写一段想写的文字。写现世里的安稳和静好;写春天,写秋天,春秋里有盛大的美,有极致的浪漫;写日月,写华年,写韶光,写曾经的爱与恨,悲与欢。在抒写里,逝去的美好重新漫溢,消失的哀愁再次席卷。在这样的抒写里,遗忘周遭,遗忘现世,精神与文字相悦甚欢,现世成为虚拟和梦幻,文字构筑的世界一片静美,所有的噪音如烟缥缈,如雾消散。与文字为舞,世界澄澈,心清目明。
也经常回琦的老家,那是一个小镇,比城市更容易获得一份安静。尤其是晚上,路上行人很少,小车和摩托车鲜见。推窗,一大片天空落入眼帘,月儿高挂,有过尽千帆的悠然,清清爽爽的,不像城市的月亮总是雾蒙蒙的,仿佛一颗染着哀愁的心,像孤儿迷离的眼神。能聆听到虫子的啁啾声,温柔而激越,平和而雄浑,仿佛大地深处发出的声响,这种声响不是加深喧闹,而是加深安静。空气里弥漫着一丝泥土的气息,那是城市难以闻到的气息。在这种氛围里入梦,睡得更香,更沉,梦也是甜甜的。
二
乡村,比小镇更安静。
岩溪小住时光,黄昏时,我喜欢去五里外的一个村庄。村庄边有一大片田野,铺天盖地的玉米地,一株株玉米豪迈挺立,峭拔而沉稳,向天空步步紧逼,玉米接近成熟,翘首以盼的样子,等待着一双勤劳的手采摘,以完成它对土地的承诺。稻田方方正正,又古老又现代,又沧桑又年轻,它从诗经里走来,从唐诗里走来,伫立成坚韧而优美的姿态,禾苗一幅羞涩而俏皮的模样,不肯成熟,要与稻田缠绵到地老与天荒。成百上千棵柚子树挨挨挤挤,不可一世,仿佛它们是田野的王。一段篱笆墙里,数十棵芦柑树落寞地挺立,如锁在深闺的佳人,只能从篱笆的缝隙里幽怨地打量外面的世界。菜蔬们在田野里遗世而独立,淡淡地面对蓝天白云,淡淡地面对寸寸时光。田野间有人劳作,他们默然,低头劳作的样子真是动人,仿佛把人间所有的沉重与苦难都抛之脑后,眼里、心里只有脚下的那片土地。偶尔有鸟从天空徐徐飞过,有风从田野间缓缓掠过,有几片落叶盈盈地飘来荡去,那么空旷,透着深入骨髓的寂静。
行走在田野间,心轻易就能抵达安静,这份安静像一块橡皮泥,轻轻擦去了心灵的浮躁与焦虑,滋生出一股柔软的情感,精神的雾霾瞬间消散,被明亮填充,一切变得豁然开朗,一切变得透彻万分——世间名利、人世纠缠不过是流水,是浮云,是昙花,转眼消失,何必为之烦恼。繁华与寂寞,荣耀与平淡,相聚与离别,都是规律,永远不要去纠结为什么。可以暂时为某件不愉快的事影响心情,但是千万不要因此消耗自己,不要去打劫自己的人生。过好当下,抓住眼前的时光,让每一秒痛快,让每一天有趣,你就掌控了一切,你就是人生的赢家。
大概唯有在这种安静的氛围里我才能有这样的通透,这样的思考,安静就像一个智者,引领我走向清醒,走向冷静,靠近深邃。
人生曾感受过一次刻骨铭心的安静。
青春时,因为一次倔强和自以为是,一个雪夜里,我独自行走在山里,与风雪相伴,天与地显得无边的神秘与幽远,满目的白茫茫,那份白给予人的不是欢喜,不是纯洁,而是凄清,是荒凉。我趔趄踏在厚厚的雪地上,周围没有车子声,没有人声,甚至连流水声、鸟声都没有,只有雪花飘落的声音,只有自己心跳的声音和自己踩在雪地上的“沙沙”声。夜色如鬼魅,在我周围邪恶地笑;雾霭如妖精,对着我疯狂地扭动腰肢,露出狰狞的笑,那是怎样的静呀,万籁俱静,静得有点邪性,让人无以复加的惶恐,无助,让人奔赴到绝望的巅峰。我觉得自己似走在远古的荒原里,被彻底孤立,被时代抛弃;又似被扔进一个魔幻的世界里,有一双眼睛在打量我,有人在和我做游戏,看我如何挣扎,如何逃出他设计的陷阱。那晚像一个梦境,虚幻而模糊,可是又那么真实,每一个毫毛都如钢针般竖起,心慌乱地跳个不停,随时要跃出体外。
那次经历是一种打磨和历练,此后莫名由胆小变得勇敢,那是安静喷薄的力量所赐吗。
三
《红楼梦》里,安排姑娘们居住大观园,林黛玉爱着潇湘馆里有几竿翠竹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显幽静,因而选择居住于此。这是植物的安静之美。但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此特性,过于鲜艳的花木,如桃花、凤凰花、牡丹美得让人惊叹,却难以让人感到安静,为何,因为它们过于鲜艳,美得一派灿烂,太灿烂的东西总是与安静背道而驰的。而翠竹,芦苇,枯草,落叶一点也不灿烂,而是非常朴素,有亲和力,反而让观者收获一份内心的平静,这就是植物的气场吧。
幽静的潇湘馆也适合林黛玉居住,因为她是一个安静的女子,从性情到容颜,她喜静不喜闹,喜散不喜聚;她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其实她的生存姿态也是安静的,她从不讨好贾母和王夫人,也不参与贾府的事务,更不劝宝玉考功名,不说宝玉讨厌的“混账话”,所以她才能进入宝玉的内心。她过世前只有贴身丫鬟守在身边,所有的人都去参加宝玉和宝钗的婚礼去了,那里的热闹反衬着她人生结局的凄凉,凄凉是一种让人伤心的安静。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傲世妒俗,才华和行为方式惊世,注定他无法过安静的日子。他的死都是一个大热闹,三千太学生为他请愿,他死前弹奏一曲《广陵散》,震撼世人。他藐视权贵,钟会拜访他,他不理不睬。他坚定拒绝司马昭的邀请,不肯做官。他以安静的人生姿态来宣示了他做人的原则和风骨。
读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还有《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两首诗让人体会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一种销魂蚀骨的宁静,让人俗尘消失,如入深山,如入禅境,若无一颗真正安静的心,如何能写出这样的诗。
王维的一生很完美的诠释了这个“静”字。年轻时他考中状元,受王公贵族厚爱,却处世低调。中年时他往返于终南山与长安之间,身在朝堂,心在山林,一心向禅,远离朝堂纷争。晚年隐居辋川,纵情山水,醉心自然。他在《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追求安静是他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志向。他的安静不是消沉,不是頽丧,而是生存的通透,对人生的一种睿智领悟,对世间的一种深刻洞察,他的安静里跳跃着一颗多情的心,一颗滚烫的心,一种对生命的热烈和激情。
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做到像嵇康、王维那样。因为现代人生存压力太大,也背负着更多,竞争更为激烈,但是人们对安静始终也是向往的。一个朋友,开着店,每日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身心俱疲,于是她在狐尾山租了一块地,种些小菜,请一对老夫妻打理,她每天下午到狐尾山种菜,那是她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光,她很享受。琦的一个同学,放弃公司的高管职位,夫妻双双到文屏山租了一所民房,开起餐馆,其实山上居民很少,游人更是寥寥,生意难免清淡,但是他们喜欢山中的清静日子,觉得自在,有利身心健康,至于赚钱多少他们并不在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游,看山看水,倾心古城,其实也是渴望从中寻觅一份安静,来化解职场的压力,生活的烦恼。
用心捕捉,城市也可觅到安静的。窗前的一方蓝天,远处的一抹山痕,月夜的一汪湖水,秋雨中的几片落花,晚风中的数声鸟鸣,黄昏下的一株枯荷,不失静美。
只要心静,处处安静。